期货资产管理,是我国期货行业于2012年正式推出的期货创新业务,因此对于行业而言,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,研究对照中美CTA的差异及启发,对于我国期货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,本文尝试从差异入手,从不同入手,或可有所启发。
一、历史不同
美国的CTA(期货基金)开始于1949年,中国的期货资产管理,正式开始于2012年。因此,经验的差异决定了美国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中国CTA提供借鉴。
二、规模不同
目前,美国CTA的发展规模约为3000亿美金,中国期货资产管理的规模仅10亿元左右,即使是算上期货私募也就是300亿人民币的水平。因此,规模的差异,带来了衍生的差异。
三、技术不同
国内期货资产管理主要采用主客观趋势交易、套利交易、日内交易等方法进行交易管理,国外CTA主要采用全球分散化趋势投资、高频交易、做市商、跨市套利等交易技术进行交易管理。IT技术的应用差异,成为中美CTA交易技术管理的主要不同,目前我国国内的量化投资技术应用尚属起步阶段,仍然停留在趋势跟踪与技术分析层面,而美国CTA基金很多已经依托IT技术,广泛应用数学、物理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成果。
四、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地位不同
在全球对冲基金的发展结构中,2万亿美元左右的总规模下,CTA占据15%左右的份额;而我国CTA目前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,远远不如银行、信托、基金、证券理财产品的规模,加上阳光化的基金专户,国内CTA管理资产总额也不超过300亿的规模,不足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的1%。
五、组织形式不同
长期以来,国内CTA往往以期货工作室、投资公司等形式开展期货私募,近年来,出现了有限合伙等新型对冲基金的组织形式,伴随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来临,国内CTA开始以证券集合理财计划、信托计划、公募基金专户等组织形式出现。而美国的CTA往往以公募、私募(有限合伙)、CPO等组织形式出现。
启发:以管理账户的形式,开展期货CTA业务,从长远来看,存在许多天然的缺陷。我国期货基金如果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,一方面应当立足于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,不断拓展研发新型的风险管理基础工具:期权等金融期货品种,将金融衍生品市场这块蛋糕做大;另一方面,应当积极尝试期货公募基金、一对多等组织形式,引导期货私募阳光化,通过配套周边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,保持全球视野,才能最终做大做强期货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。